供應鏈物流領域在2016年頗受關注,取得關注的原因主要在于對大數據的應用,大數據的成熟發展成為供應鏈物流競爭的重要條件。本文作者通過研究分析新零售、新地產和新供應鏈,提出企業的主要戰略是整合與創新;其次是將物流地產商視為戰略伙伴;最后,成立新供應鏈體系。
當下,物流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行業向技術密集型行業升級和轉型。在增規模、降成本、提效率的目標下,智慧新型物流已成為國家力推,行業共同努力探索的實施方向。新零售、新地產、新供應鏈將產生新價值。
回顧2016年
在供應鏈物流領域內關注點頗多:
國泰世華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發展項目獲青睞,質押融資金額達上億元新臺幣;
永聯物流開發公司占地1.8萬坪以冷鏈及醫藥為主的楊梅倉庫動工,其臺中烏日倉庫已有80%的面積被預定,工業客戶成長迅速;
立興投資公司桃園大園七層式PChome專倉完工,成為臺灣物流地標;
臺灣政府啟動南向政策,東南亞國家成為重點關注地區,各項活動如火如荼展開;
臺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爆滿,展位數316個,參展商共97家,臺商成最大買家,物聯網成為臺灣技術新亮點;
“雙11”大促銷活動,淘寶業績再創新高,一天營業額就高達1207.49億元人民幣,全網銷售額達1770億元人民幣,全網一天包裹量超過10.5億件。大數據一躍成為企業布局未來的利器,系統設備的發展與應用愈來愈成熟,已成為供應鏈物流競爭的必要條件。
新零售
歐美日先進國家的零售業,是伴隨著經濟成長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包括零售店、超市、便利店、大賣場、購物中心、折扣店、百貨公司等,其中英國與日本還發展出生活協同COOP團購方式,已歷經了50~100年。這期間,消費者逐漸形成了有信任感的消費習慣和對品牌的忠誠度。
美國亞馬遜成功地發展出了電商模式,將消費習慣分流至電商。反觀中國大陸,雖然其經濟有30年的高度發展,但是傳統零售才剛剛起步,尚未建立完善的消費體系與品牌忠誠度,卻已進入電商時代,阿里巴巴淘寶網更是將電商發揚光大,讓中國的消費習慣一下子就由傳統零售發展到了電商,電商席卷全中國市場,傳統零售業遭受沖擊,整體行業形勢相對低迷。
2016年11月11日當天銷售額就高達1207億元人民幣,令人瞠目結舌。但是阿里巴巴主席馬云,卻在2016年底召開的云棲大會上說:“電商將亡,新零售將起?!币粫r之間,市場陷入混沌。然而這只是在中國發生的狀況,世界并非如此。
日本的傳統零售業,雖受到電商的巨大影響,但根本原因是消費變少,又分流出一部分到電商,因而導致傳統零售業受到擠壓,但日本人的消費習慣是建立在信賴基礎上的,政府并不鼓勵電商迅猛發展,對電商的征稅保持與傳統零售一致,因此電商雖有發展,但也只是緩慢而已。
日本企業7&i集團在東京川崎市武藏小杉地區,開設了一個名為GrandTree購物中心。開業13天,就累計有100多萬人流量!商場面積只有3.7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每天客流量近8萬人次。年客流量約2000萬人次。究竟為何如此火爆?購物中心半徑5公里范圍,擁有49萬戶,約117萬人。
憑借什么力量吸引商圈里的居民前來購物?當相同類型購物中心有很多的情況下,吸引顧客到GrandTree購物中心來的方式,就是GrandTree購物中心建成“大家樂意來休閑娛樂的地方”,并且,“在休閑娛樂的過程中購買一些商品回家”。
這就非常準確地解答了商業地產創新的核心問題,商業地產發展有三個要點:首先商業地產的生命線最重要的基礎是吸引人來消費,其次才是銷售商品,就是在顧客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把商品銷售出去了。
把購物中心的主要功能排序從傳統的“購物休閑”顛倒過來,轉變為“休閑購物”了,大型商業地產功能創新,需要符合“4S——Services服務、Seeing觀景、Socialization社交、Shopping購物”這樣的排序,這個排序也就是先要創造條件讓顧客樂意來,來享受服務、來觀景、來社交,然后順便買一些東西回家。
日本便利店也是一樣,它既是餐廳又是小超市,能夠在店里吃飯,也能買一些已加工好的小包裝蔬菜水果與冷凍調理食品,回家即可簡單烹煮。便利店同時也推出差異化,與地方農特產品結合的銷售方式。除此之外,會員制的生活協同組合COOP的產地直銷方式,已有1200多萬個家庭成為會員,營業額高達8000億日元,并且持續蓬勃發展的勢頭,這都說明傳統零售業在改變中,電商只是其中一項零售領域。
美國亞馬遜也在2016年推出實體無人商店,商店的配送與補貨依然保持傳統方式,但陳列、結帳及下單方式為自動,通過移動支付,通過大數據與云端做下單補貨與預測,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結合。
阿里巴巴旗下盒馬鮮生電商超市,從電商的角度來設線下超市,呈現實體超市的豐富感、臨場感與體驗感,以此建立消費者的信賴。線下實體超市對農產品的銷售有最直接的感受,商品的陳列,可做實體銷售亦可做在線銷售,讓店員就是揀貨員,讓超市就是倉庫,同時結合O2O。
新地產
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公司,首先在中國各地建立起一個龐大的物流倉庫網絡,把物流地產當成是倉儲中心,發展出一個大數據網絡,有金融有配送有云端系統,它成為一個整合平臺,服務供應商、電商和物流業。
普洛斯(GLP),世界最大的物流地產商,正通過地產的基礎網絡,往上疊加大數據、金融、云倉、運輸共配與投資等服務,讓企業體成為整合者。
臺灣永聯物流開發公司,隸屬霖園集團,成立迄今兩年,在臺灣已擁有19萬坪土地,興建了樓地板面積達14.1萬坪的現代化倉庫,計劃投資300億元新臺幣,并將興建約10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倉庫,目前已進入供應鏈金融領域、設備租賃領域,隨后就是云端大數據等整合性發展。其臺中烏日倉庫,將在今年七月完工啟用,已預約入駐的客戶就達80%,其中不乏制造業客戶與國際及物流客戶。
新供應鏈
全球都在將互聯網的應用發揮到極致,隨著先進國家紛紛推行“工業4.0”,智能化與物聯網成為核心,工業、商業、農業都在不斷發生變化?,F在是拉式生產,需要多少生產多少,需要的商品是經過消費大數據取得的,依靠大數據分析在哪里制造,儲存在最靠近需求的地方,將庫存成本降到最低,供應鏈的五大要素:計劃、生產、銷售、物流與回收,都經過大數據對金融信用、全領域銷售、云倉庫、一貫化運輸的整合,成為新價值。
創新與改變,是國際潮流,也是現實。中國實施與發展最徹底也最快,我們應盡快學習,努力改變。重新定位與思考,新零售、新地產與新供應鏈,如何相乘以獲得新價值,個人建議采取以下方式:
1、將整合與創新列為企業主要戰略;
2、將物流地產商視為戰略伙伴,共同發展;
3、成立新供應鏈體系,通過整合,共同發展。
例如:由協會出面組織企業前往馬來西亞或中國大陸地區發展供應鏈物流園區,由協會出面向當地政府取得土地與配套,協會通過當地華商尋求合作伙伴,由會員開發商投資興建園區,與當地企業合資合作,先保有基礎貨量,建立當地電商與零售商銷售渠道,取得當地政府相關認證,開發商與金融機構對園區企業做供應鏈金融,做大數據與云端系統服務,建立園區與企業商品品牌,整合抱團共同發展。
新價值
從菜鳥網絡發展的模式來看,摸著石頭過河,邊試邊改,找到最適合企業的發展道路。從物流地產商到大數據整合者,到供應鏈金融提供者,到供應鏈整合者,唯有去執行,才能找到商業模式,才能成為市場引領者。
對物流服務商而言,去找物流地產商與供應鏈金融商合作,成為業務伙伴;對物流設備商而言,去找物流地產商與供應鏈金融商合作,成為解決方案提供商;對貨主而言,去找物流地產商與供應鏈金融商合作,讓資產盤活、動產變現,資金更靈活,物流成本更低。
從世界發展趨勢來看,當世界經濟不景氣,保護主義抬頭,對外征收重稅,對內輕稅與促進內銷發展,可能影響全球經濟,意識之爭無益,發展經濟才是硬道理。臺灣企業對外發展,要做確實的調研,不要盲目跟風,企業的根本目的是掙錢,政府則需要兼顧外交,只有共同結合,抱團對外發展,將風險降至最低,學習團隊合作,維護共同利益,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快速執行,才能創造產業的新價值。